1898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这是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所作的简短定义。
虽然很多人认为田园城市是一种空想乌托邦式的理想,但仍具有不可否定的现实意义,影响了之后诸多针对城市发展问题提出的理论模型。田园城市理论所表达的“土地集体所有”思想,更体现出其以社会改革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本质。因为城乡建设,从来无法脱离社会现实而存在。
1、田园综合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发展模式
从田园综合体的产品组合来看,其实是采用了农业+文旅+社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第一,用企业化的方式来承接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方式,让乡村最基础的产业形成当地社会的最基础型产品;
第二,培植和发展新兴的驱动型产业——旅游产业,或者说是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在产业得以兴起和具备一定持续运营能力的状态下,开展田园社区的建设,包括有原住民、移民及游客三类人群,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社区。这样的模式,可以说是为就近就地城镇化思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创新型路径。
2、田园综合体筑起“乡村乌托邦”
“田园城市”和“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出发点都是为了结合城、乡各自的优点,打造城乡一体化格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与人居环境。
近年来,国内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大热,大批机构和企业投身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巨大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将乡村作为自己的梦想之所。但城乡二元差异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严重障碍,依旧是横亘在城市与乡村人口生存状态之间的一道鸿沟,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亟待破局。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正是应改革而生的突破性范式,让“田园”在乡村架起所有人的乌托邦理想。
3、是田园综合还是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模式同特色小镇究竟有何差别?通过对相关政策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更加强调“以农为本”的思想及农业综合开发平台建设,特别要求夯实基础,完善乡村发展体系。该项建设措施的出台,与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密不可分,更将多向盘活中国乡村的原生势能。
田园综合体,是潮流更是机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部署与要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财政部决定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农为本
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特色,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田园综合体发展成果。
2、坚持共同发展
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进程,提高区域内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要把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
3、坚持市场主导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防止大包大揽。政府投入要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产业发展能力,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提高区域内居民特别是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坚持循序渐进
要依托现有农村资源,特别是要统筹运用好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等建设成果,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元性,建设模式多样性;要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功能定位,探索一条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二、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一)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
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二)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比较优势,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
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同时,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四)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要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六)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我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该服务不产 生任何费用,有任何疑问请致电400-87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