嶍峨古镇,峨山,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山区,近年县里适时抓住国家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契机,在县城双江镇规划建设“嶍峨古镇”,建设上以推动峨山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峨山境内各族人民为大手笔工程。
内涵式文化空间的古镇建设,一旦离开地方历史文化脉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准确地说,嶍峨古镇不是建旅游小镇,更不是建“嶍峨新镇”,古镇之“古”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古镇建设与其说是为了开发历史资源,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
双江镇源于犹如V字形汇于峨山县城潺潺流淌的练江、倪江,这是自古至今生养、滋润双江人民的两条母亲河。追根溯源,涉“嶍峨”这个地名的文献记载始于唐朝。
“嶍峨”地名,据说得名于县城东北的嶍山和峨山。唐时为史载最早族群“嶍猊蛮”所据。南诏时期隶属通海都督府“嶍峨部”,为乌蛮三十七部蛮之一。元宪宗六年设“嶍峨千户”,后改为隶临安府的“嶍峨州”。民国十九年(1930),嶍峨县始改称峨山县。举目四望,富有2000多年历史的峨山,历经各个时代大大小小的社会变迁,今天留给我们的历史遗留物并不多。
窃以为,“嶍峨古镇”文化空间的主体架构,粗线条地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历史支点:一条古道、一座文庙与一所故居。一条古道,指横贯城关镇东西街心的茶马古道,它是西南自通关、老鲁关,东北至刺桐关茶马古道不可或缺的沿途一站。
旧时街心青石板路上留有或深或浅的马蹄印,连同城关街心两旁、西南向的坡脚村一道成为驻马店、马具店,可能就地也有一些日用品商贾集散。可惜,青石板古道早已换成了水泥路。
未来理想的“嶍峨古镇”,要避免“三化”,即过度商业化、空心化与静态化。规避这“三化”的问题,归结到一起就是如何有效激活“嶍峨古镇”。
古镇建设旨在以经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惠益反哺文化传承与保护,但一旦过度商业化开发,即预示着铜臭味即将淹没历史文化保护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古镇文化旅游的肤浅化、低俗化甚至媚俗化。
这在当前峨山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低迷的情况下更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被亮黄牌警告即是前车之鉴。基于文化主体与文化权益的角度,古镇的空心化,主要指古镇出现去主体化的现象。
*我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该服务不产 生任何费用,有任何疑问请致电400-879-1110